》有相似之处——这也是保守派攻击变法的一个重要理由。
众所周知,《国变》是一本并不优秀的仿作,所谓“学乎其上,仅得其中”。学习这种拙劣作品里面的做法,结果会怎么样?
不用问都知道!
而且,就算只看故事里面发生的事情,也知道变法破坏了太多人的利益,破坏了整个社会的稳定。最后“大清国”非但没有因为变法而扫除弊端变得强大,反而因为变法而激化了内部矛盾。在不久之后,那些平民出身的新生代武道强者们,就在各地掀起反旗,甚至于有人和番邦合作,里应外合。
《国变》没有结局,结尾是一群年轻人在“大清国”最东部的繁华城市里面开会,以共同的理想互相勉励,结成了一个以五星为标志的组织,发誓要扫荡弊端、重整河山。
然后,便是一句谶纬。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没头没尾的结局,只有同为穿越者的潘龙才看得懂。
大夏人看不懂这个结尾,但并不妨碍他们知道这故事最后,“大清国”的下场很糟糕,估计是要完。
这自然就又成了可以用来攻击变法的理由——哪怕是虚构的故事里面,变法都不仅没有能够强国,反而导致了亡国。那又怎么能做这祸国殃民的变法呢?
总的来说,因为帝洛南的变法,《国变》这本原本籍籍无名的,在大城市里面稍稍走红了一段时间。
但是,也仅仅是很短的一段时间罢了。
毕竟这本书……真的写得不怎么样。
潘龙就没有再买一本细读的意思,乃至于他如果不翻书,甚至没办法理解张昊张国忠所讲的那个典故,究竟是什么。
但现在他明白了。
张国忠这是在讽刺那些同僚呢!
自己得好处,让别人去冒险,还振振有词地说什么“大义”、“国家”之类借口。
这可不就是《国变》里面康广厦的那一套嘛!
康广厦是这本书里面最重要的反派之一,此人虽然有才华,但人品卑劣,而且两头不靠——保守派势力强大的时候,他是改革派;可等到改革派渐渐成了气候,他反而成了保守派,而且是保守派里面最极端的那一类。
这种反复横跳的行为,自然得不到读者的尊敬。张国忠以康广厦来讽刺那些怂恿他出面去游说太子帝河东反对变法的同僚们,愤慨不满之意,简直溢于言表。
也就亏得他是个读书人,而且是个极有水平的读书人,所以才拐弯抹角骂了这么一个典故。
要是换成潘龙的话,估计早就破口大骂,然后拔刀砍人了。
小小的风波很快过去,潘龙没有理会那些还在酒馆里面愤愤不平,对张国忠大加批判的翰林学士们,只是对那位“小张状元”多了几分好奇。
这人颇为有趣,立场坚定、目光敏锐。有机会的话,可以试着交一交朋友。
但他却不知道,大概一个时辰之后,张国忠出现在了帝河东的府邸。
“恭喜殿下,人心可用了!”他笑着说,“现在,该是殿下您出声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