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应该说,北朝一获得政权,在政体上就走出了士族统治。前面说了,北朝是以本族或士族武装为统治核心的,北朝没有走出的只是士族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当然北朝也大量用士族做官。这原因出自北朝儒学的新发展。下一章讲。
在北朝没有走出庄园经济之前,就已实行对士族内松外严的管理方法,使北朝的庄园经济得到恢复,使长期战乱分裂的北朝,在经济上恢复了活力,人口也得到增长。当然北朝也有不足。皇权没有挟制,也有很大不足。
随着农业技术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灌钢”技术划时代的发展,到了北朝初期,锋刃的镰刀可以大规模生产,进而用于农业生产。这样,以家庭生产的小农经济模式可以获得“剩余价值”。
从此,中小地主可以获得比较稳定,比较高的粮食产量,他们也可上缴更多的赋税。北魏这才开始扶持自耕农和小地主,实行均田制,建立小农经济式的社会。
北朝由本族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展开了均田制的建设。不管是士族本人,还是他的食客、佃户,甚至奴隶,都可获得农田。从此很多农民摆脱了豪强大族控制。士族庄园经济垄断被打破。需要注意的是,士族庄园在生产中的地位慢慢的不再占主动,但庄园经济没有消亡。
由此可见,北朝实行“均田制”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增加赋税,而并不是为了消灭士族。因为北朝法律严苛(这是不好的),士族不太危害社会。在北朝,即使是最大的士族“五姓七家”,也只能享受南朝寒士在政体中的地位。南朝的大士族子弟一起步可就是三品高官。
士族庄园经济统治在北朝被动摇,而且小农经济获得了极大地发展,这一点可以从两件事上证明。第一,北齐编写《齐民要术》,又是一本针对小农经济的农书。而在这之前,占主要地位的农书《四民月令》是一部针对庄园农业生产管理的书。
第二,隋末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种以普通农民为主体的农民起义,先不说起义首领来自农民,即使是中低层军官也几乎全部来自农民。这一现象,在三国初黄巾起义后,就几乎没有再出现过。虽然西晋末有流民起义,东晋末有孙恩、卢循大起义。但这些起义,不仅首领都是受到排挤的寒士大庄园主,而且中低层军官也大多是寒士,由破落的寒士带领他们的部曲组成起义的核心。所以,隋朝末农民大起义,标志着小农经济已占有主要位置。
由于,唐末的庄园经济还占有一定地位,所以加藤繁认为,直到唐末庄园经济还很重要。笔者认为,他这个说法缺乏根据,不能拿一个帝国末期的经济情况,来覆盖整个帝国时期。我们知道,唐末又出现分裂迹象,粮食生产对于军阀来说生死攸关,由此产生一定的管制农业。农业再次倾向士族,这很正常。土地在帝国末期再次加剧兼并,即使在明清末年也曾经出现过。不能由此认为,明清整个时期的农业情况都是这样的。
农民能摆脱豪强士族的控制,首先的原因不是“均田制”,而是农业科技的发展。这其中“灌钢”技术的成熟是重要的标志性科技事件。锋利的铁农具可以批量生产,价格大大降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话一点不假。
可是,如何发展科技?我认为,在特定情况下,有需求才会有科技的发展。由于农具的简陋,士族要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调配生产上,所以寻找最佳的炼铁方法,成为他们的当务之急。从东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