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保存,存放个几个月几年都是没问题的。我听说,官方的相关火箭已经在试用这种半固态发泡推进燃料,评价很高啊。
不止是运载火箭,听说东五也可能使用这种半固态发泡推进燃料。如此一来的话,就可以极大的消减东五发射前的准备时间,将燃料加注这个环节直接省略掉。东五完全可以采用战备执勤方式,每枚东五可以加注半固态发泡推进燃料几个月进行战备值班,然后轮值替换。
哈哈,这些都是外界猜测罢了,那可是国之重器,岂会让我们知道底细。
不说这些,再说群没了。
从新闻报道来看,这一次建木七号首飞的难度很大啊。一来是新火箭,上面使用了大量的新技术,还没有进行实战检验,表现好坏然未可知。其次,这次所选择的是南海航天发射场,相比于内陆发射场,沿海发射场有利有弊,其中最大的弊端还是海洋盐分对于火箭精密零部件的影响。深润的海风夹杂着含有盐分的水蒸气会进入火箭内部,严重锈蚀火箭的精密部件和电子元器件。之前就有火箭,因为这样的原因出过故障导致发射失败。
不止这些,这一次任务难度也很大,将要准确的将载荷送上地月转移轨道,对于精度的控制非常的严苛。虽然整个过程由南海航天发射场代为进行,但这也考验着火箭的性能。
你们说的是发射阶段,还有着陆阶段呢,这次所使用的是海洋火箭着陆平台,说白了就是降落到船上。海洋波涛汹涌,如何让平台稳定下来,并且精准的接到降落着陆的芯一级火箭,这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更为严苛。而在这方面,官方也没有多的经验,一切都得科研团队自己来。
说到火箭的可回收技术,浩宇科技在这方面的表现的确非常两眼。除了最初的建木一号火箭是不可回收的,接下来的几型火箭的芯一级还有整流罩都能够回收,可谓是将抠门发挥到了极致。
没办法,民间商业火箭公司,要想获得订单就得靠实力,人情世故根本不顶用。而且吴浩他们所面对的对象还是航天科技,所以他们必须要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强大的对手。而在运载火箭的所有性能中,运载成本一直是所有客户比较关心的问题。这几年浩宇科技可就是利用超低的发射成本,硬是从航天科技口中抢了不少订单。
这方面的确很牛,我听说浩宇科技将卫星的近地发射成本已经降到一万每公斤了。
现在国内的一些商业卫星发射任务基本上已经被浩宇航天包圆了,除了商业卫星意外,官方的一些卫星也开始采用浩宇航天的火箭了。没办法,发射成本优势在这呢,由不得他们不权衡利弊。
航天科技的确比较僵硬死板,国字头企业的通病。在这方面,远没有民营企业灵活。所以对于这种现象啊,我乐见其成,就得有这样一条凶狠的鲶鱼进去,这样才能刺激征航天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