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的,正史上对陈振龙的记载很少,即便有也是一笔带过,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对于红薯到底是何时是谁带入中国的都存在争议,直到郭沫若在他的作品中明确提出红薯是由陈振龙在1593年带入中国的观点,陈振龙的历史贡献才得到确认,郭沫若还专门写诗称赞陈振龙为中国引进红薯的历史功绩,说他功比神农,谁人识?
郭致远走进县衙官邸的时候,张承正和一名头发斑白的老人和一名青年男子站在门口等候,那头发斑白的老人应该就是陈振龙了,此时的陈振龙老态尽显,连背都有些佝偻了,和一个普通的老农无意,完全和郭致远心目中那个敢于冒死将红薯从西班牙殖民者眼皮底下带入中国的孤胆英雄形象对不上号。
陈振龙见到身着官服的郭致远到来,赶紧跪地磕头谢恩:“草民陈振龙见过县官大老爷,多谢大老爷搭救之恩!……”,倒是他身边的儿子陈经纶有些傲气,没有马上跪下,还是陈振龙用力拉了他一把,他才有些不情愿地跪下了。
郭致远赶紧快步上前将两人扶起,感叹道:“陈老快快请起,陈老将番薯引入我神州大地,功在社稷,利在千秋,郭某岂敢受陈老如此大礼!应当郭某代百姓向陈老行礼才是!……”说着还真的欠身向陈振龙行了一个拱手礼!
陈振龙有些吃惊地望着郭致远,还从没有人给过他这么高的评价,脸上也露出了感动之色,连忙道:“草民如何当得起大人如此赞誉,真是折煞草民了!……”,一旁的陈经纶脸上的傲色也消失了,露出了激动之色。
郭致远哈哈大笑道:“当得起!当得起!”
将陈振龙和陈经纶请到官邸客厅坐下,让王喜奉上香茶,郭致远也没再客套了,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准备在古田大规模推广红薯种植的想法,陈振龙一听却苦笑道:“大人此想法虽好,但恐难以实施,当年巡抚金大人(注:金学曾,曾任福建巡抚)也曾有此想法,适逢福建大旱,倒也有些收获,只是此物食后易胀气,颇为不雅,故百姓不愿种植,大旱过后,种的人便越发少了……”
郭致远自然早已想过推广红薯种植可能遇到的问题,心中早有定计,摆摆手大笑道:“本官自有办法让百姓愿意种植,陈老只需指点一下这红薯种植需要注意的事项便可……”
陈振龙见郭致远十分自信,就只得有些讪讪地赔笑道:“如此,草民便预祝大人马到功成了!……”
郭致远又问陈振龙是否知道哪里有玉米和马铃薯,为了避免这个时代对玉米和马铃薯的称谓不同而搞错,郭致远还特意把玉米和马铃薯的大致样子画了出来,陈振龙接过郭致远画的图纸看了看,犹豫了一下道:“此二物草民确从西班牙水手口中听说过,只是老夫久未出海,如今年已老迈,恐难为大人寻找此二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