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在帮着一起筹划。
其实,国内的导演圈没有观众想象的那么不和谐。和国师、冯晓刚那一代各自独立的情况有些不同,沐茗、宁皓、徐征、包括韩涵在内的这一批导演,多多少少都有些合作和联系。
今天我帮你的项目监制,明天你去他的作品里客串,后天他到我的电影里当一下编剧,互动性很强的。
客观来看,只要能防止这种互动合作退变成圈子里的拉帮结派,那对国产电影产业的发展是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的。或者可以说,这种统一标准、统一体系的做法,本身就是电影产业工业化的雏形。
尽管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剧本的构造仍然有着诸多困难。从沐茗的角度来看,目前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怎么避免和另外一部知名作品出现相似性的情况。
没错,就是那部一提到“卖假药,真救人”的tag,就能想到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同为真实事件改编,都指向了医疗体系问题,甚至两个主角的行为都一致,诸多的共同点真的很难不让人把他们联系到一起去。
这时候,就要看导演的改编能力了。既要保持有所不同——一样的东西观众为什么还要花钱再看一遍——也不能因此强行改变剧情影响到电影的逻辑性和真实性。
换句话说,它必须得看其来似是而非才行。
这部分的改动分为了两个部分。一是外在的改变,诸如把男主角从病人之一修改为正常人,把真实结局的撤销控诉无罪释放改为了五年的有期徒刑等等。
而内在的变化,则是故事内核的变动。《达拉斯》叙述的重点在指控美国医疗体系的老迈僵化,即“明明有药,就是不批”;而“药神”这边,沐茗他们则把重点落在了人情与法制的辩驳上,也就是“钱就是命,守法没命”。
偷偷说一句,这种内核的改变也是比较符合国情和多方限制要求的。甚至电影能过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作为事件“主角”的靶向药——格列卫,已经被拟如下一批医保改革名单了。
当然了,这也可以理解。这部电影不论拍的怎么样,上映之后必然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一旦出现的药品并非医保药物,必然会引发一轮舆论。到那时候,不批吧,民情汹涌;批吧,容易出现舆论倒逼司法的情况。
所谓“戴着镣铐起舞”,不外如是也。
关键是,这个“镣铐”有的时候还真的是必须的,这就很让人无奈了。
沐茗是这本书的主角,但并不代表他就是娱乐圈的主角。在沐茗安心“潜水”的时间里,行业一如既往的正常运行着。
《爵迹》《长城》《摆渡人》,三部电影有条不紊的接手了国产电影下半年的挨骂工作。三部电影也用自己的牺牲,告诉了国内电影行业的制作者们三个教训
“粉丝经济潜力是会被榨光的;美国人救不了我大华夏;你管得了我,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
当然了,说了他们也未必听。毕竟谁也说不好他们拍电影赚的钱,到底是不是来自于票房。
水木影视虽然最大的排面就是沐茗,但也有许多其他的业务。比如和故宫博物院联手,上映了改编自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电影版;启动了《战狼2》的拍摄;《太阳的后裔》后期制作完成,由芒果卫视买下,定档17年元旦,以对抗敌台江浙卫视同期播出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除此之外,因为之前的“横向发展战略”,水木还有很多影视以外的项目。比如和万哒合作的国漫主题公园,和藤迅联手开发国内的英雄联盟周边市场,以及和全球流媒体大佬flix的合作等等。
也就在这诸般纷杂中,时间划过了2016,进入了时间线原点的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