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叫人家光顾自己两眼,说个好话?世上的人情,大概就是一两句话的问题了。
母亲忧心家里,虽然三婶叫她宽了不少心,可人不在眼前,总归心里不是滋味。
一天两觉睡不好,黑眼圈越来越重,人也消瘦了。好容易活了半月,不怕死的仆人又冒着乱兵和强盗从河州带回来一封手信。家里一切安好,刺史大人似乎忘了这回事,在城内明察改暗访,四下去找王六了。
小姐被送回了湖北老家,刺史大人追着去了,也不知道下面该怎么办,但到底是没姜家什么事。
手信交给三婶查看,婶婶没有叹气,也没有宽慰,只说无碍无碍,你且全心在城里住着,将养身体。那姜家本族,不日就要有人来了。
具体是谁婶婶也没说,母亲希望是父亲来,可族内同样多事之秋,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全都仰着脖子看李二和秸利的渭水之盟能不能成,若是退走了可汗,天下大定陛下一定是励精图治的主,儿子留在长安说不得也有造化.....
姜母心中多事不提,人倒是安稳了不少,每日吃吃喝喝,管理家计,给姜慕白玩那些医理药方。
这些耳濡目染的东西让姜慕白也重新长了一番见识。
从古到今,大族的家教都不是穷人家的孩子能比的,仅在襁褓之中,接触到的,就可能是别人拼尽一生也抓不到的机遇。
.......................
族里的事,大概就是些人情关系。
姜母来到三叔落脚的长安,自然少不得去见见这个,看看那个,都是些后院牵前院。
有了她这外来的带来山东的消息,拥护李二,豪赌没走的贵胄们也稍稍宽心,特别是朱雀街的程知节家里,跛腿的小儿子跟着粗黑的老娘四下拿着饭钵上门要饭,日子过得惨惨戚戚。
未来的国公日子过得这样惨,不消多说城里是怎样一番光景。
雪中送炭的事还是要做的,三叔家现在算城里的土豪,他也不含糊,将家里所有的口粮全数分给那些大门。
尤其是程府的娘俩,特别送了三大车粮米。
粗布淡茶,终归没有对李二失了希望,大族也大开方便之门,又将自己所得和空余,全数分给了城中蓄势守城的百姓,这些人全都是从江夏跟着李二打到长安来的,多是府兵后人,一番话动,拆了房子上城守墙,一时长安形势紧张,许进不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