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说咱们这个铺子的情况吧。”
“这经营买卖的方面,我老姜可没你们读书人的本事,弄不明白。”
“可是这铺子后边牵扯的事情,往来的人物,我还是要跟你絮叨絮叨的。”
“你可别嫌俺烦啊。”
听到这里的邵年时摇摇头,他对于这些事情可是很感兴趣的。
既然铺子中的老人愿意主动的说,也省的他自己慢慢的去摸索了。
见到对面的这个年轻人,一点都没有前几个来的掌柜的那般的心高气傲,这姜大爷的心中就更开心了几分。
他虽然不是啥有本事的人,可是他在这初家的第三粮铺一干就是十多年,可是太清楚在这里开铺子的门道了。
前面那两个掌柜的,到了后边为啥就走了呢?
不是他们本事不够大,而是放不下架子,舍不出脸面,搞到最后,不尴不尬的……自己干的也没意思。
有那上进的,也就活动活动,找点门路,去那能捞油水,又能赚钱的铺面上去干活去了。
闹到最后,这来来回回的过来了这么多任的掌柜,到了最后,待在这个铺子中的,还是他跟那个卖粮食的吕晓贵了。
说到这里的姜大爷叹了一口气,先从自己守的粮仓活说了起来。
“咱们这个第三粮铺的生意啊,你别瞧着没有聊城另外两家的生意好,可是在初老爷的心中,在聊城诸多的产业之中,最重视的还是咱们第三粮铺。”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咱们第三粮铺的仓库就设在距离这里不远处的聊城漕运码头上。”
“这个粮仓,不但供应了整个聊城的粮食供给,有时候还要负责整个初家粮食商行的临时运转。”
“每年一共要盘库四次。”
“其中的夏,冬两季,是查聊城三家粮食铺面的走货与库存。”
“而春秋两季呢,却是要用咱们的粮仓,来行整个商行的存粮的更迭与清仓事宜。”
这个邵年时还真不知道。
他从初老爷那接过来这个铺子的时候,只知道明面上的夏冬两季的盘库。
至于这春秋的?
还没等邵年时琢磨呢,这姜大爷就替这位掌柜的给解释通透了。
“这是咱们底下行的惯例之事了。”
“是各家商行个掌柜的心照不宣的规矩。”
“你可知,为何要选在春秋再盘呢?”
“那是因为,秋日里会收下当年的新米,为初家的粮号补充品质最好的大米。”
“而春日里呢,则是那被囤了一年的陈米,需要清理的时候。”
“有那因为储存不当,发了霉,招了虫,泡了水,长了芽儿的米面,就要从这仓里掏出来,登记在耗损的单子上,找大管事的将这些销账。”
“在得到了上边给盖下来的戳之后,这些已经从账面上清理出去的米面,就成了无主之物。”
“自然就落得盘库的掌柜的自己处理了。”
“这其中坏的厉害的,自然也就就地掩埋了。”
“可是这当中有不少只是浸了水,招了点小虫的,找那专门的陈粮店里处理一下,转手就能以过水陈米的价格,抛售给那些青黄不接,家中断了粮的贫农之家,从当中又挣出来了一份利润。”
“这是他们用春季盘点赚的第一波钱。”
“至于那秋季的新米入库?”
“这里边的门道老汉我却还没有搞个清楚。”
“只知道啊,这外面的几家粮食铺子的掌柜的,可是比平常更热心呢。”
“你说奇不奇怪?一到了秋盘的时候,那是新米进的也多,陈粮卖的也快。”
“我咋就没琢磨过来,这是为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