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指着大臣,呵斥道:“你说的是什么话,一战未打,你就在这里怂恿陛下献降,你是何居心?”
说完,他上奏道:“陛下,臣坚持与晋军一战,即使我全国上下全部战死,也绝不屈服于晋国!”
陆稷点了点头,道:“朕与丞相的意思是一样,那就是与晋军一战,晋军劳师远行,又是骄兵,我清国虽弱,只要有必死之心,可与之一战!”
就在这时,一位甲士急急忙忙进入大殿,大声喊着“大将军五百里急奏”给陆稷递呈上了大将军奏折。这位大将军是何许人呢?他是陆稷的亲信,一位青年将军,因为他饱读兵书,智谋过人,陆稷称帝后被拜为大将军,总揽军务。为了平定青州的叛乱,他率军前往,故而不在京内,这才有了这五百里加急。
陆稷看了看王宇呈上奏章,说道:“王宇劝朕不要妄动兵马,与晋军决战,而应当避其锋芒,保存实力,等待战机。你们以为呢?”
徐寅上奏道:“臣以为,大将军所言,虽说道理上可行,但如果一味避其锋芒,难道要让晋军逐渐蚕食我国吗?”
徐泰也跟着说道:“臣以为丞相所言极是,我军如果反应无力,晋军会更加疯狂地侵犯我国,避其锋芒只会加快晋军的进军速度!”
陆稷听了这番话,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说道:“朕意已决,发兵宁州,与晋军决战!”那些反对的大臣还想再说些什么,看着陆稷这么坚决的态度,也就只好闭嘴了。
就这样,祥兴元年春,陆稷以李仲、文聘两位青年将军为先锋,自己亲率大军,发兵五万,打算在宁州与晋军决战。
文聘作为先锋,率先赶到宁州,与宁州守军合兵一处,准备固守宁州城,而晋军的人马确实是神速,文聘到后没过几天,晋军便大军压境了。由于晋军多是骑兵,几十里急行军,前不久还在姜国收拾残局,如今已经兵临城下了。
城下是黑压压的晋军人马,约有四五万左右,一个个战甲整肃,手握兵戈,蓄势待发。晋军的大旗在风中肆意地飘扬,预示着大战将至。为首的奔出一将,只见他头戴黑缨盔,身穿黑金甲,肩披一袭黑袍,面色黝黑瘦削,双眼灼热如炬,冷冷地看着宁州城,那神色,不怒自威。他身后紧跟着,还有一名将军,同穿军装,但他面色红润,脸庞肥大,神色温和,由于本身体态宽大,再裹上战甲,显得大腹便便,多了几分和气。那位黑脸将军是晋国上将军徐超,作为晋武帝元骅的亲信,他素以作战果敢、骁勇蛮横闻名于世,手上一杆长枪,杀人无数,他身后是他的副将军——曹冉,为人谦和,很少发脾气,素以谨慎著称。晋武帝让两人统掌军权,是为了相互弥补、取长补短。
徐超一杆长枪,指向宁州城关,喊道:“城楼上的将领们听着,限你们一个时辰内下城献降,否则的话,我三军而上,必将这里夷为平地!”
文聘对着楼下的徐超,大声回答道:“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清军势必与宁州共存亡,战至最后一人、最后一刻!待我拿你!”说完,便下了城,单枪匹马来战徐超。
徐超只见城门大开,一位青年将军,头戴白缨盔,身穿灰金甲,肩上一袭白袍随风而动,目光如剑,直指他徐超,随着战马飞快地冲到他面前,那锐利的枪尖刺了过来。他直觉一道寒光袭来,连忙闪躲开。
那青年将军便是文聘了,也是清国的悍将。徐超闪躲开后,握紧长枪,朗声说道:“好小子,兵贵神速啊!你若是能杀了我,这宁州城你就算保住了!”说完,大叫一声“来吧”,朝文聘挥出长枪,文聘也不是等闲之辈,奋力招架。两人你来我往,你一枪刺来,我闪过,再刺向你一枪,每个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只见徐超先由掌心发力,奋力将长枪推了出去,继而手指发力,握住长枪,横向劈向文聘的脖子,文聘反应更是飞快,一把抽出利剑,竟然斩断了长枪。趁着徐超大惊,文聘立即朝他刺出一枪,谁知道徐超突然以手臂发力,愣是将他的长枪格开了老远,直插在地上。没了长枪,按道理,两人都应该停战了,可是两人竟然拔出宝剑,在那里打了起来,又打了一百多回合,仍然分不出胜负。
恰在两人大战正酣之时,晋军后方的阵脚却乱了起来,这究竟发生了什么?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