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战阵配合,如同狼入羊群一般,疯狂砍杀匈奴兵。
那些往两边撤的战车都开向两旁的埋伏圈的秦军旁边,秦军骑兵到的地方,那些埋伏了两个多月的弩兵纷纷跑出来,把秦弩和剩余的弩箭装到战车上,纷纷南撤。
被秦军的骑兵冲杀得失魂落魄的前军如同丧家之犬疯狂往北跑,正好和来接应的中军撞上了,同时他们的交接处还有没有撤退的秦军弩箭手埋伏在两侧疯狂射击。
顿时匈奴大乱,溃不成军,互相踩踏,甚至为了夺路逃命,出现互相砍杀的现象,乱象一直到持续到深夜,才慢慢停止了。
经过连夜的清点,匈奴整整损失了二十多万兵马。而蒙恬由于提前准备好这一场意外的埋伏射击和骑兵冲杀,在天黑之前全部结束了追杀,两旁埋伏了两个多月的弩箭手在战车上回到了阴山的山洞。
而后军冲杀的骑兵和两旁原本配合骑兵的弩箭手则在撤军的时候把匈奴留下的战马,把能战的都骑或牵回来了。统计下来,九原大军损失了一万多兵马,牵回来将近十万匹匈奴战马,可以算是大获全胜。
原来蒙恬在咸阳的时候,发给李信的军令是让李信和九原大军中的老兵携带蒙恬画好的阴山周围五百里的地图,这个地图记录了周围的所有山川河流,在阴山以北三百里布置埋伏山洞,并且反复强调了匈奴南下并经的地方,和埋伏山洞的布置方法。
蒙恬还详细介绍了躲过匈奴探马的方式,就是把草丛的长草弄得不规则垂下,如同杂乱无章一样,这样匈奴探马就不想往上面走了。士兵的日常训练和蔵粮晚上炊饮之计和当年在阴山的方式一模一样。
匈奴最近才南下派探马,根本无法探到两个月前就布置好的埋伏圈,故而中了蒙恬伏兵之计。一天的大战以一比二十不止的伤亡比例,损失了二十多万匈奴控弦之士和更多的战马。
蒙恬率领大军退到阴山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乃传令大军全部休整,蓄精养锐。
第二天早晨,蒙恬在阴山的山洞幕府升帐布置军队调动。时间非常紧迫,蒙恬没有和麾下众将商议变化,把在九原和李信商定的战斗计划发布成命令:
“第一、传令兵立刻返回九原令李信把蒙恬将旗挂到九原长城,长城下旌旗密布,同时用战车再摆成大阵,布置一万余弩箭手以防不测。
第二、李曦率领两万九原骑兵迅速从“第二直道”秘密靠近雁门关外隐藏起来。程知义和蒙军(蒙氏家族的蒙恬部将)带上向导率领五万弩箭手及三万秦弩到地图上的指定地点埋伏,按此战法执行出击和射射杀匈奴。”
说完之后,蒙恬递给李曦一张写满字的羊皮。
“第三、白隆和赵升(蒙恬部将)带上向导率领五万弩箭手及三万秦弩到地图上的指定地点埋伏。”说着蒙恬同样递给白隆一张写满字的羊皮,“羌熠(羌廆的儿子)和杨鸿熙(杨端和的儿子)率领五万骑兵急行军到达雁门关以北的草原上候命。孟山(老秦人孟氏族人,蒙恬的部将)率领两千弩箭手和一千精锐骑兵在阴山两侧埋伏,务必射杀到达阴山的匈奴探马和追杀靠近阴山就返回的探马。”
蒙恬亲自和昆月等部将统领十五万骑兵转道九原到雁门关。众将都按照蒙恬的将令出去点兵执行命令去了。
一路上昆月对于蒙恬用兵之神奇非常钦佩,多次表示要向蒙恬学习兵法和战阵,蒙恬都一一答应,表示回到咸阳会择取合适的兵法和战阵传授于麾下诸将。
为何许多将领的后代都在蒙恬军中任职呢?顺便说一下,当时不少将领和官员送子弟到蒙恬军中,学习文韬武略。其中李斯的儿子李由也是蒙恬的弟子,可见蒙恬在大秦人缘是非常的好。
冒顿中了蒙恬的埋伏,第一战被打得大败而归,虽然自己对秦军的大军优势没有改变,可士气和战场优势已经改变了。
冒顿暴怒了许久,方才慢慢平静下来,很难过地睡了一夜才醒来。听到探马汇报蒙恬大军已经撤往阴山了,绕道过去的探马也发现九原长城上挂着蒙恬的大旗,长城下部署了一个和昨天一样的战车组成的怪阵。
于是,冒顿留下十万兵马保护随军南下的家眷和牛羊马,装成百万大军依然在此寻机越过阴山攻击九原,自己亲自率领剩下的60多万大军绕道向西,先偷袭雁门关再从后面包围陇西。
至于冒顿偷袭雁门关的计划会是什么,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