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子的意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可是各地盗贼蜂起,天下还是极不稳定的。想要维护大汉王朝的统治地位,天子便需要借助各地豪族的力量,镇压各地的乱匪,以免其成燎原之势。陈胜吴广殷鉴犹在,不由得人不重视。

    各地豪族势力在朝中的代表便是文官阶层,天子想要笼络中原豪族便需要安抚中原的大小官员。解除党锢之祸是一桩,这帮助大汉朝廷渡过了黄巾之乱初起时最危急的时刻,将黄巾之乱中的有功之臣提拔做官,也是一桩。

    所谓打个巴掌给个甜枣,给压抑了几十年的士人阶层两颗甜枣吃了后,适当的敲打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比如尽力抬高关西出身的杨赐的葬礼规格,使其备极哀荣。然而,刘陶定然不是合适的打击对象,因为他在士林之中名声极好,将其逼死势必会引发不可预测的政 治 风 波,这在如今朝局动荡的时刻是朝廷要极力避免的。况且朝廷对于中原豪族的敲打,主要还是旁敲侧击,搞出人命官司来是为哪样?

    因此,天子刘宏这几天正为这事情着急上火呢,连中常侍张让都不大受待见了。

    而郭斌如今的这个祭祀刘陶的行为,却是正对了天子的心思。对于刘陶的死,天子下旨平反势必要先承认自己的错误,否则至少也要推出一两个宦官来平息众怒,这样做的缺点很明显,面子丢了,威望受损嘛!这个威望看不见摸不着,却是身为一个领导者所必须要的东西。

    既然郭斌专门立祠祭祀刘陶,那么天子对此事不闻不问,其中的意思便深了。因为郭斌是帝党,因此他的作为在外人看来便是有天子属意的。况且郭斌离京前还受到了天子的召见,这便更加坐实了天子面授机宜的传言了。这样一来,在世人眼中,刘陶的事情更大的可能便是宦官自作主张的行为,天子是不知情的,因此天下人的怨恨便都冲着宦官们去了。这是转移仇恨的一个妙招,这在党锢之祸中刘宏便用得炉火纯青,刁难党人的罪过、士人的仇恨,都是冲着站在前台的宦官去的,在后面扯线操纵着木偶的天子自然便摘干净了嘛!

    另外,天子对刘陶也确实是颇看重的,否则便不会在去年将其封为中陵侯。因此郭斌祭祀刘陶的行为,也算了了天子心中的一点小小的心结。

    况且郭斌是帝党,是自己人,在天子的掌握之中。刘宏自问对郭斌很了解,从这个事情当中,愈发显现出郭斌真性情、重情义的一面,这看在天子刘宏的眼中,反而觉得郭斌此人不做作,行事率性,为人真诚,是个实实在在的性情中人,虽然有时候行事有欠考虑,却都不是什么大事,至少与宦官这些“小弟”相比起来要省心多了。而这样的形象也与数次召见郭斌时天子刘宏对他的印象是一致的,因此他对郭斌自然也就愈加放心。

    至于郭斌在演讲中没有强调“忠君”,反而算不得什么事情。因为郭斌虽然没有强调忠君,却提出了“汉族”的概念。这个概念一旦得到推广,那么中原大地上凡是遵从大道礼法的人便都可称为汉族,可以极大地提升全国百姓的凝聚力,对于破除地方割据势力也有一定作用。因为民族的概念既然提出来了,家族的概念相对来说便会受到弱化嘛!

    在天子刘宏的心目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忠于这个民族,忠于这个国家,便是忠于我这个大汉天子,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身为天子,这点儿自信心还是有的,所谓朕即国家嘛!因此,对于郭斌在祭祀刘陶时所说的那番话,他总体上来说是颇欣赏的。

    而至于宦官也在保持沉默的原因,却是因为郭斌是帝党,而且比他们更受天子信重。别看郭斌入仕时间短,却是极得天子看重,首次觐见便给天子出了个博览会的主意,非但使天子很是赚了一笔,也在朝中得了好大彩头,歌功颂德之声那是响彻云霄。

    后来,郭斌又是东征西讨,在剿灭黄巾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昭显了天子的识人之明,更是在南宫被烧的危急中勇挑重担,主动承担起了南宫重建的工程,更是天子心中默定的给太子刘辨留下的股肱重臣,因此在天子的心目中郭斌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而宦官即便做到了最高,便是十常侍,其最大的作用也只是为天子出头,是天子为下面的人发泄愤怒所树立的,是吸引火力的靶子。刘宏贵为天子,许多脏事儿便需要有心腹之人去做。这种事儿,饱读诗书的士人是做不来的,没有尊严,行事没有底线的宦官则正正合适。况且宦官的根本便是皇权,即便是天下人都拿他们没办法,天子的一纸诏书便能将其拿下,他们跑不出天子的手掌心里去。

    因此,宦官这个靶子是天子可以随时丢弃的木偶,其地位较之郭斌这样的朱紫重臣来说,自然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十常侍终日在天子身边侍候,对于天子心态的拿捏最是熟稔,又岂敢随便拿着郭斌作妖?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