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也不是个办法。
首先,粮食问题便让他焦头烂额。官军在城外挖了一圈壕沟,壕沟后面又以巨大的原木立起了寨墙,将当初卢植的办法学了个十足十。就看这架势,如张角、张梁这样的武林高手自然可以无惊无险地飞渡出去,普通士兵却是绝无可能的。最重要的是,这么将广宗城一围起来,外面的一粒粮食便也进不来了。目前尚能维持,可官军若是围上个两三个月,城里怕便要人吃人了。
其次,军心士气也是个大问题。张角的去世给城内黄巾军带来的打击就不说了,单单是十五万人再加上广宗城内原本便有的近十万居民,便是二十五万人了。这二十五万人挤在小小的广宗城中,许多人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若是张梁也是穿越来的,定然会拿沙丁鱼罐头来比喻广宗城内的情况。城内一团乱糟糟的,军心士气如何能高了?
再次,便是居住问题了。为了不扰民,许多黄巾军是露宿街头的。这情况在起义之初还好,天还暖和嘛!可如今已经快到十月了,若还是让大军住在大街上,那一场大雪过后,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
最后,就是官军的问题了。看皇甫嵩这围城的架势,分明是持久战的准备。这是要将广宗城内这十几万人围住,困死在城里的样子。现在黄巾军是一支孤军,没有人会来援助他们,而官军则有整个大汉天下做后盾,这如何能抵挡得住?
因此,张梁得出结论:若想手下这十五万黄巾军精锐得救,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向官军投降,便如郭斌所言,他们这些首领或许不会得到朝廷赦免,手下的这十几万普通士兵总还有条活路吧?
张梁也听说了长社城外郭斌兵围朱儁帅帐,救下了二十万黄巾降卒的事情。想来城内这十五万黄巾军的话,郭斌也不会食言。况且张梁曾多次与郭斌打交道,自问了解其为人。郭斌虽也是官军,却时时刻刻不忘了为穷苦百姓谋利益,便是这一个多月来,张角每次回来与他谈论起郭斌,口中都是啧啧称赞,说郭斌不仅有仁德爱人之心,而且有办法,脑子活,能成大事。二人成了忘年交的事情,自然也未曾向张梁隐瞒。
当时还觉得好笑,二人相差六十多岁,可老的不知自重,小的不讲礼仪,互相之间竟惺惺相惜。想到二人一为官,一为起义军首领,张梁便只有感叹世事之奇,莫过于此。
可若是要让屡战屡胜的黄巾军投降官军,似乎又不是那么甘心情愿。因为小小的广宗城,竟逼迫得朝廷换了两次主帅!无论是卢植,还是董卓,都未曾将广宗城攻陷。对于卢植的用兵,张梁还是极佩服的:老成,稳重,不骄不躁,不温不火,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也未曾用过什么妙计,竟然以五万官军,便将十五万黄巾军精锐逼入了小小的广宗城。官军与黄巾军交战次数虽然不多,却让十五万黄巾军军心涣散,只能逃窜至此。虽然不愿意承认,张梁心中对卢植那是极为佩服的。
张梁读书不多,若是一个熟读兵书之人的话,定然会感叹:“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然而,朝中天子昏庸,用董卓将卢植给换了下来。董卓一上任,便指挥官军攻城。想来卢植在围城的哪几个月里也没有闲着,大营内到底打制成了许多攻城器械,董卓便利用这些攻城器械,将广宗城内打得呼天抢地,差一点便抵挡不住了。
若不是张梁亲自率领一千精锐偷出城外,攻击官军侧翼,广宗城怕是早就被董卓给攻下来了。那一战,官军丢下了几千具尸体便撤走了。
打那以后,城内黄巾军士气大振,之前仓皇而逃的晦气,也因这一场大胜一扫而空。而天子竟也将董卓撤了下来,换上了在南线大破波才有功的皇甫嵩。
本来,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皇甫嵩将黄巾军的南路大军一战而破,得到消息的黄巾军众将早都憋着一肚子气了。如今皇甫嵩竟被调来广宗前线,众人便都等着给他来一个下马威,好好得“犒劳”他一下了。
然而几次出城攻击,均被官军给堵回来,更是把董卓战败时留下的破绽之处给封了起来。此时的广宗城内诸人,方了解到皇甫嵩的厉害之处,而不敢轻言出兵。随着皇甫嵩不断地加固营寨,黄巾军众将领的心也渐渐转凉:这一位看来也是与卢植采取同样的策略。
这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让黄巾军憋闷,却又毫无办法,只能紧守营地,过得一日算一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