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黄巾之乱 第一百五十七章 真相(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鲁虽尚年幼,武艺却也是不弱,再加上其母卢氏的相助,张鲁最终携带着象征掌教权威的“三五斩邪雌雄剑”与“阳平治都功印”逃入蜀中。

    说到这里,关风龙在一侧叹道:“张灵真之风姿,至今犹在眼前。”灵真,便是张衡的表字。

    听到这里,郭斌竟不觉为张修的手段所暗暗心折:没有象征掌教权威的“三五斩邪雌雄剑”与“阳平治都功印”,他是如何掌控住下面的人的?

    随后,张角的一番话,将他这个问题解开了。

    原来张修身为大师兄,自入门开始便协助张道陵管理门下弟子。不但要教师弟师妹们练功、学道,还要管他们的衣食住行,就像是正一道的大管家一般,事无巨细,无所不管。就在大家都认为接任掌门之位的肯定是大师兄的时候,张道陵放下话来:“绍吾之位,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

    于是,众人看待大师兄张修的目光便不同了,从早先的敬畏遵从,逐渐变得阳奉阴违,更有甚者,对于张修所说的话混不在意。不久之后,张道陵去世,将象征掌教权威的法器传给张衡,于是张衡便接任了掌教之位。

    新任掌教接位,就在众人等着看张修的笑话时,张衡竟让张修继续掌管教中一切大小事务,悉如从前,他自己则潜心修道,不问俗事。于是张修与掌教不和的传闻不攻自破,生活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然而,此时接掌正一道的张衡已然七十八岁高龄,身为师兄的张修和张角,反而较其年纪更小。盖因正一道中排行,全按拜师年份,而不论年龄大小。张衡最初学习儒家经典,逐渐沉迷其中,并不想学习正一道。后来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方在三十几岁之时拜乃父为师,从此潜心道学。

    便是在如今的新社会,在如此好的医疗条件之下,张衡的年龄也算是极高的了。他任正一道掌教二十一年而逝,享年九十九岁。

    本来张衡去世之时,将掌教信物“三五斩邪雌雄剑”与“阳平治都功印”都交给了张鲁,让他接掌教主之位。然而,此时的张鲁年纪尚幼,难以担当起掌教之职责,为了正一道的发扬光大,为了保证其在江湖上的地位而不会从此衰亡,张修便联合张角密谋夺取了掌教之位,由王长改名张修,也是自此时起的。

    张家人或许真的于道教与武学颇有天赋,张鲁似乎又特别幸运地传承了留侯张良的优良基因,年仅二十几岁的他竟真的带着张衡留下的掌门信物逃出生天,与其母卢氏一起到了蜀中去。

    张修掌管教中事务几十年,又经历过当初张衡继位时的那一场风波,心中自然对于张衡亡故后自己的地位极为担心。因此,在张衡任掌教的这二十一年中,张修行事公正,处处拉拢人心,教中高层皆为其所提拔,而正一道也在西蜀与汉中之地生根发芽,此时的正一道在当地已然成为庞然大物般的存在。

    而张修与张角密谋夺去掌教之位,据张角说,也并非为了一己之私。

    据说祖天师张道陵曾留下一道谶言,说是汉家天下不稳,必有异人出世,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否则必将天下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异族入侵,国将不国。虽然祖天师料到了这个情况,却未曾明言正一道应该怎么做,于是在其仙去之前,道中便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思潮。

    一种是以张衡为首的,主张避世隐居,不管外面的风霜雪雨,我自埋头发展道教一脉,这一派颇与道家无为的思想相合,也与张衡的性格一以贯之。

    而另一种,则是以大师兄张修(此时还叫王长,为方便记忆计,便称其为张修了。关于唐周处,也是如此)为首。他们主张积极入世,努力发展正一道,建立政教合一的体制,力求济世救民。而这种思想,则传承自张道陵创道之初所立的正一道的制度体制。

    在张道陵在世之时,这两种思想便是共存的,想来以张道陵如此道法高深的得道高人亦难以决断吧?而张角则毫无疑问地支持了大师兄张修的主张,后来无论是张修将正一道改革为五斗米道,还是张角创立太平道,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都是以这种思想为理论依据和思想源泉的。

    甚至历史上,张鲁在斩杀张修,夺得掌教之位后,也继续在汉中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其一整套体制和指导思想,还是与张修的理念一脉相承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