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44 不得清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头皮就有点发麻。果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都贵为大宋异姓王了,做事还是这么邪性。

    “出书?这种哄小孩的故事也能出书?”剽窃西游记洪涛不是没想过,只是没敢。按照后世的诠释,这本书满篇都是反抗精神,连一众神佛都绕进去了。

    到底有没有这些含义洪涛真不知道,他讲述的版本支离破碎、东拼西凑、中西合璧,连中心思思都没有,哪儿来那么多深刻的含义。

    但不可不防,一旦有人拿书里的某些语句小题大做就很麻烦,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和别人打嘴仗,要是因为一本书获罪多冤枉啊。所以这些年出的书全是格物类,不掺杂所谓的思想内容。

    “凉王说笑了,此故事非彼故事也,越研读越有滋味,其中难免见到王爷的影子。不知此种写法有何讲究,还望凉王不吝赐教一二……”得,苏轼还咬着不放了,他愣说在故事看到了王诜的影子。

    “子瞻越说越不像话了,难不成还要让本王去大闹天宫,如此说来本王就不得不送客了!”

    苏轼说的话很可能是真,之前王小丫也是这么讲的。但不管真假这个话题都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让自己当孙悟空,闹谁?那不是明摆着说自己要反对新皇帝嘛,其心可诛啊!

    “不不不,凉王多想了。下官认为王爷言行皆无失当之处,反倒有些过于小心谨慎……下官斗胆进言不知可否?”

    要说苏轼只是为了探讨一个故事,他确实没那么闲在。带着王小丫回府探望只是个借口,下面要说的才是真正来意,前面一大堆都是引子。

    只可惜这位凉王生性多疑,还牙尖嘴利,绕来绕去就是不接茬,逼的苏大文豪不得不直接说,再不说就要被轰出去了。

    “是陛下的意思,还是子瞻的意思?亦或是王相和司马相公的意思!”苏轼是来干嘛的呢?他是来劝王诜出仕的。

    “……皆有之。”这个主意确实不是苏轼自己出的,说起王诜的安排问题,朝堂里已经掰扯了半个多月,一直也没掰扯清楚。

    但有件事儿定论了,不能这么黑不提白不提的埋没功臣。不让王诜继续带兵大家都没啥大意见,毕竟现在无论西夏还是辽国的威胁都基本解除了,短时间内国库也无法再支持一次大战,收回兵权是惯例。

    可就把王诜仍在开封城里无官无职,光给个空头王爷养猪一样养着,很多朝臣都看不下去。要是连为国开疆拓土的凉王都被如此冷落,那以后谁还肯为朝廷出力?出力一次就被冷落一次,太令人寒心了。

    这也不光是为了王诜鸣不平,而是士大夫阶层的自我保护。他们不希望朝廷开这个口子,就像皇帝不能随便杀文臣一样。

    哪怕王诜的所作所为真不怎么招人喜欢,但集体利益该维护还得维护。毕竟王诜也是士大夫阶层的一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今天针对他,明天针对你,只要开了头就容易刹不住。

    皇帝和朝中重臣也是这个意思,但他们有点怕王诜。这位凉王别看对朝政四六不懂,可真不好斗,一旦安排不好保不齐又要兴风作浪,最终弄个难以收拾的局面。

    到底该给王诜一个什么职位呢?大家一致认为越远越好,不怕官大,就怕放在开封碍眼。外放出去,人生地不熟,手里又没有兵权相助,想必也就折腾不出什么风浪来了。

    你不是能把湟州那么贫苦的地方弄成塞外江南吗?得嘞,那就让你继续去地方上执政。弄好了朝廷多拿税赋,弄坏了朝廷也不怪罪,但你的名声就没现在这么响亮了,左右朝廷都不吃亏。

    不过这件事儿皇帝不想下旨指派,他怕旨意下了凉王不乐意去又装病,那会让皇帝的脸面没地方放的,严重影响威信。

    这时候就需要个中间人来进行沟通了,选来选去,大家一致认为苏轼最合适。满朝文武里除了远在幽州的王韶和沈括之外,只有苏轼与王诜谈得上私交,再怎么说也是王小丫的老师,当中间人最合适。

    苏大文豪本人其实也想让凉王出仕,他倒是没怎么考虑皇帝的脸面,更看重的还是治国理想。目前他可是尚书右丞,副相之一,国之重臣。

    如何才能辅佐新皇帝大展宏图呢?说实话,在这个问题上苏轼自问好像没有王诜的本事,放着这么一位能臣不用,打算留给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