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的冷静从容,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弄得是呆住了。
及至好不容易回过神来,他连忙前来折府,目的除了面见崔文卿之外,顺便了解情况。
崔文卿一把揽住苏轼的肩头,将他请入府中之后,这才悠然笑道:“苏兄,男儿在世,当提三尺长剑纵横边关,立下不世之功,岂能如你这般龟缩在翰林院之内,整日揣摩文词,以文娱人?!”
苏轼苦笑道:“文卿兄,翰林院学士可是为官家写文章,即便是以文娱人,也是为了官家啊。”
崔文卿不容分说的摆手道:“不管如何,都是一个写文章的,将来何能成得了大器?况且子曾经曰过:写万卷文不如当安抚副使。只有为官一方,才能提升为政才能。”
苏轼瞪了他一眼,哭笑不得的言道:“还写万卷文不如当安抚副使呢?子曾经这么说过么?”
崔文卿昂昂狡辩道:“怎么没有,乃是崔子说的!”
苏轼以手扶额,轻叹道:“哎,真是服了你了,死的都能说成活的。”随即面露笑意道,“不过能够外放为官,倒是不错,对了,咱们此行前去隩州究竟是干什么的?”
崔文卿也不隐瞒,便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道来,也说了隩州所面临的危及情况。
苏轼本就不是挑易怕难之人,听崔文卿将此行说的是危机重重,心内不由涌出了一份昂昂斗志,开口言道:“危难时刻,方显丈夫本色,文卿兄,这次我自是去了,咱们兄弟俩好好大干一场,力争为朝廷解决隩州危局。”
崔文卿点头笑道:“有你这句话,我也就放心了。”
苏轼笑道:“能够与文卿兄并肩作战,实乃人生一大快事,对了,咱们多久出发?”
崔文卿想了想,言道:“今天我准备收拾行装,明日再向洛阳城的好友告别,然后还要前往安石相公那里拜师,若无意外的话,理应是三日之后出发吧。”
苏轼已经从苏洵口中得知王安石将要收崔文卿为关门弟子之事,自是无比羡慕,点头道:“那好,我也先回去准备,文卿兄,告辞了。”说罢抬手一拱,转身去了。
返回府中,崔文卿独自一人坐在案几前吃着早膳,只觉自己孤零零的一人倒是有些寂寞。
的确,少了折昭,偌大的折府实在是太过空荡了,连半点生气都没有,好在自己等几天也要离去,否者的话他还真不愿意长久的住在这里。
这时候,荷叶捧着蒸饼走了进来,满脸笑意的问道:“公子,听说咱们很快就能返回府州了,对吗?”
崔文卿点头笑道:“是啊,过两三日就走,怎么?开始想家了?”
荷叶兴奋的点点头,笑道:“许久未见到爹爹,自然挂念得紧,那今日有空,我就开始收拾行装了?”
崔文卿笑着挥手道:“收拾吧,待一切准备妥当,咱们就可以出发。”
说完之后,崔文卿这才拿起热气腾腾的蒸饼咬上一口,脑海中却是盘旋着向司马薇等好友告别之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