麾下的士卒,杀良冒功都是习以为常的事,军纪败坏至极。
第二,就是封赏的问题。战乱之时还好,土地不断扩张,能分给那些有功之人田地和食邑。可一旦天下太平,或者疆域无法扩张,就无地可封了。
像汉末,土地兼并严重,封侯都只是得个名头,给些财帛就算不错了。
第三,阶级限制,底层的士兵无法得到公乘以上的高爵。
任何制度,颁布是一个问题,施行又是另一个问题。像察举制,本是好意,培养社会注重廉孝道德的风气,但由于世家的私心,逐渐腐化。而军功制度也是如此。
当年刘邦高喊的“非军功者不得封王”,结果他老婆吕雉就直接违反了这句话,给自己的亲戚封了侯,直接导致汉朝之后不少的姻亲封侯,封侯的价值被大大打击。
而且像底层的军功爵位都可以用捐钱来获得,更加使得军功制度走向衰落。
不过即使军功制度有着种种的弊端,但他的优点也是不可抹杀的。和征兵制一样,想要强国,可以采用军功制度。
霸秦强汉,都建立在军功制度之上。
说得简单点,军功制度盛行,百姓想要过得好就两条路,种田和参军杀敌,人人都想杀敌立功,士兵都是被敬畏的,人人崇拜军人。
而到了魏晋之后,特别是宋朝。士兵都是被人厌恶看不起的,想要过得好就去读书,参军只会被人看不起。读读书,吹吹牛,轻松就能当官,而当兵杀敌危险不说,还被人看不起,面对同级文官都得矮两头。
汉朝就是再分裂,打异族都跟打儿子一样。随便来个豪杰名士,都能聚拢百姓,扫荡胡人。
而在汉朝之后,士兵的地位下降,随便来几百个胡人都敢横行霸道。说到底,是尚武之风不存了。
相对于削弱民族血性,袁术宁愿选择有些穷兵黩武的军功制度。非军功者不得封侯,你就是个文人想要升官也得给我上战场走一圈。
不求让你立功,起码让你知道仗是怎么打的,士卒是怎么牺牲的,尸首遍地是什么样子,民族血性是什么东西。省得这些文人自以为是,靠着自己的幻想和臆测外行指挥内行。
不过这军功制度确实需要完善一下,起码要打通底层士卒的上升渠道,说不定又能出来个武安君呢?
袁术对待士卒一向不错,一直以来想在袁术麾下当兵的百姓数不胜数。军饷高,伙食好,战死后有保障,许多青壮都抢着攀关系要加入军中。
不过袁术招兵一向严谨,不是青壮不收,家中独子不收,而且还得经过艰苦的训练筛选掉一部分才能加入袁术的军中。麾下人口众多的袁术从来都不担心兵源的问题,所以他对于士卒的要求相对于其他诸侯堪称苛刻。
不过这次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的征兵,袁术可要好好的规划一下该如何完善具体的制度了。以前兵少也就算了,但是若是兵太多,就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否则日后肯定要出乱子。像宋朝那所谓的八十万禁军就是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