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闻仲便是他的左膀右臂。闻仲不但法力高强,而且兵法谋略无一不精。在帝乙征战天下的时候,闻仲所率大军四处征讨,所到之处摧枯拉朽,未曾遇到一败。可以说,当时帝乙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闻仲绝对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也正是因为对闻仲极为了解,所以姬昌很清楚,北海袁福通之乱,虽然号称联合七十二路诸侯,声势浩大,但是一旦闻仲亲自出马,绝对可以手到擒来。所以,想要试探大商的虚实,仅仅是静观其变是不行的。因此,犹豫再三之后,姬昌决定要启用一颗他,或者说周部落已经潜藏了很久的暗棋。
那颗暗棋是冀州侯苏护。
冀州侯苏护,亦是大商帝乙时代分封的八百镇诸侯之一。
当初帝乙继位之后,率军四处征讨,最终平定了四方叛乱,携大胜之威分封四方,共分封诸侯八百镇。但是,同为诸侯,自然也有强有弱,分封之地,也有富有贫。别的不说,当初天下大乱的时候,站在帝乙这一边的诸侯,比如东伯候姜桓楚,在分封之时自然会大占便宜,而那些本来是帝乙敌人的诸侯,比如西伯候姬昌,在分封的时候就难免受到打压。
而冀州侯苏护,在当时帝乙分封天下的时候,不但是一位极为强大的诸侯,而且,他还是一位站在帝乙阵营中的诸侯。所以,苏护不仅所在的有苏部落极为强大,而且还被帝乙分封在了极为富庶的冀州之地。所以,时至今日,冀州侯苏护,纵然是放眼天下八百镇诸侯,连东伯候姜桓楚,西伯候姬昌,南伯候鄂崇禹,北伯候崇侯虎这四方诸侯长都算上,苏护这位冀州侯也是排的上号的强大诸侯。不然的话,当初也轮不到苏护来朝歌参拜帝乙——天下诸侯八百镇,能够有资格来朝歌参拜帝乙的,除了四方诸侯长之外,也就只有冀州侯苏护等寥寥几位。但是,却从来没有人知道,冀州侯苏护,从一开始,就是姬昌,或者说周部落的暗子。
当时,帝乙新近继位,大商叛乱四起,摇摇欲坠。帝乙毅然以雷霆手段率领大军横扫四方,平定四方之乱,而就在那个时候,日益强盛的周部落在姬昌的率领下趁势而起,想要取商而代之。当时,大商和周部落对峙,天下诸侯纷纷站队。
东伯候姜桓楚当时就是选择站在了大商,站在了帝乙这边,冀州侯苏护也是如此。
但是,虽然苏护当时是站在了大商这一边,但是实际上他却是周部落的暗子。之所以要支持帝乙,却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反戈一击,打帝乙一个措手不及。只是,无论是西伯候姬昌还是冀州侯苏护当时都没有想到的是,还没等苏护找到反戈一击的机会,西岐就在帝乙和姜桓楚的联手之下溃败了。
于是,在那种情况下,心知即使启用冀州侯苏护这颗暗子也难以扭转局势的姬昌,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让苏护继续伪装了下去,而周部落,则是直接吞下了战败的苦果。
而这颗棋子,一藏就是二十几年。
时至今日,面对着帝乙逝世,北海袁福通联合七十二路诸侯叛乱,闻太师亲率大军征讨北海这般复杂的乱局,为了试探出现如今大商的深浅,姬昌却是决定,要启动冀州侯苏护这枚暗棋了。
虽然已经年迈,但是姬昌一旦做出了决定之后还是十分果决的。所以,在得到闻太师亲征北海的消息的当晚,一个人便携带者一封姬昌亲手写的密信,连夜离开了西岐,赶赴冀州。
数日后,冀州侯苏护在屏退左右之后,在一处隐秘的偏殿中,郑重其事的接见了一位来客。
西岐国上大夫,散宜生。
作为姬昌多年前就埋下的暗子,苏护对于散宜生自然不会陌生——事实上,散宜生乃是姬昌的绝对心腹。别的不说,就说冀州侯苏护乃是西岐的暗子这件足以震惊天下的秘闻,除了苏护本人和姬昌之外,散宜生亦是为数不多的知情人之一,由此便可看出散宜生的地位。
因此,知道是散宜生来访,虽然身为大商最有权势的诸侯之一,但是苏护却丝毫没有半分架子。
将散宜生迎入偏殿之后,苏护屏退左右,亲手给散宜生倒了一杯茶,问道:“先生为何而来?”
散宜生身为一介文人,在得到了姬昌的吩咐之后,马不停蹄的一路从西岐赶到了冀州,自然是累坏了。因此,在进了偏殿之后,也是丝毫顾不得风度的就坐到了椅子上。
连连喘息了几口,散宜生接过苏护递过的茶狠狠的喝了一大口,这才缓了一口气。
而看到散宜生这般模样,苏护更是紧张了:“究竟发生了何时,居然让先生如此急着赶来,一路上都来不及歇息片刻?先生不要紧吧?”
深吸了一口气,散宜生挥了挥手示意自己无碍:“冀州侯多虑了。在下无事。只是侯爷他有要事需要通禀冀州侯,此事干系重大,经不得别人之口,因此吾才跑这一趟。”
听到散宜生无事,苏护这才松了一口气,不过随即又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事情,居然劳烦先生亲自通禀?”
沉吟了片刻,散宜生也不再绕弯子,直接低声道:“冀州侯,北海袁福通联合七十二路诸侯叛乱,闻太师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往北海平叛的消息你听说了吧?”
闻言,苏护眼中闪过一抹骇然:“先生,莫非西伯候他想要趁着这个机会起兵,所以让先生来告诉我早做准备接应他?”
听到苏护这么说,散宜生摇了摇头:“虽然不是这般,但也相差不远。侯爷他得知此事之后,觉得这是一个试探大商虚实的好机会,只是,侯爷觉得一个区区北海袁福通,即使联合了七十二路诸侯也远远不够逼出大商的底线,因此,侯爷希望冀州侯能够出手推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