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辽国和水师的事,还是放一放再说吧。近几年,朝廷用兵的重心也不会在北面。”

    宗泽应声道:“只要朝廷调集精兵强将,西南指日可定。”

    韩冈笑了一笑,命人进来收起地图。

    方才的一番对谈,宗泽的回答并不是很完美,但那时因为他所处的位置还是太低了一点,看得不远也不够全面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眼光放在未来,宗泽在北事上,应当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

    不过相对于用水师控制渤海、黄海一带,现在韩冈更重视南洋运输线的保全。两广的出产,尤其是逐年增多的粮食输出,是稳定国中粮价的关键。而无数南洋特产,也让国内的商业更加繁荣。

    南洋运输线上,载重量超过万石的大型海舶已经出现了十几艘,而中小型海船更是成百上千。

    这么多海船,每年从两广将当地的粮食、香料、海产等特产运抵扬州,再从扬州将丝绸瓷器等特产返回两广交易给广州的大食商人。一年之内,往来多次,运送两三百万石的粮食轻而易举。

    这才是水师现在的重心,在攻打辽人之前,先拿海上的海盗历练一下——竞争对手,自然是越少越好。

    韩冈让宗泽坐下来,继续说着之前的话题:“平定西南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你也听洛阳的文老相公说了,太祖玉斧划界啊……过河不易。”

    黄裳在西南的几年,辟地千里说不上,但他那边的情况的确十分顺利。先期是他探查形势,分辨敌我,做好储备,之后便是曾经有西南作战经验的赵隆领军,直接性的将一干不肯顺服的部族给剿灭掉。

    久经烽烟的西军士兵们的手中,有精铁打造的甲胄、武器,还有威力强劲的弓弩,更有虎蹲炮,一个十人小队两门炮,用散弹就能打垮数百敌人。

    在有了硫酸之后,出现在天空中的不仅仅是热气球,也有了氢气球。尽管氢气球很危险,硫酸同样危险,可火药照样危险,对军队来说,只要有用,只要效果好,这点危险不算什么。依靠天上的眼睛,敌人的埋伏多少次都化为了泡影。

    更重要的是,西南夷中部族极多,相互间仇怨极深,黄裳拉一派打一派,地理人情都顺利的掌握在了手中。

    训练更胜一筹,武器更胜一筹,还有诸多带路党,就连最大的敌人——疫病——也减轻了很多,反乱的西南夷当然没办法与官军为敌。

    但接下来,官军所要面对的敌人,就不是手下仅有几千一万人的洞主,而是南方大国大理。

    半年前,大理段氏密书至京,痛诉权臣凌主,恳求大宋太后为其做主。这个消息传出来,朝中登时就是一片哗然。既然朝廷痛斥耶律乙辛篡位,与之绝交,那么大理国内的篡逆之举,也不可能坐视,尤其是大理国主卑辞告求,让士林和民间都开始呼吁出兵。

    大理或许没有西夏那样的辉煌的战绩,但唐时的南诏,却是几次与大唐的军队交锋,也多次取得了胜利。

    文彦博拿着太祖玉斧划界的故事来阻挠对大理的征伐,也有很多人担心攻打大理的战争会旷日持久,朝廷无法支撑。这样的逆流,想要压下去,颇费点劲。

    宗泽慨然道:“太祖说以大渡河划界,可大理国中权臣欺主,我大宋岂能坐视不管?为藩国拨乱反正,乃中国之任。”

    大理国中,段氏世代为王,高氏世代为相。不过近年,段氏衰弱,高氏日强,几次有流言说大理高氏代段,自行称王。

    大宋作为华夏正统,当然不能容忍这件事的发生,辽国的耶律乙辛对付不了,区区大理高氏还对付不来?等打下来后,再让段氏献上舆图田籍,这就名正言顺了。

    其实朝中对于平灭大理,有着高昂热情的官员也相当的多。

    攻下大理有两个最主要的好处,一个是大理的以人口土地和银矿为主的资源,另一个就是军功。

    攻打大理的方略早已议定,朝廷不会征发大军,也无意在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投入数以万计的大军,而将会采用攻打交趾的方法,选派一万左右的精锐,同时调集可以动用的西南夷参战。

    以官军为刀刃,蛮兵为刀身,联手覆灭大理。等到拿下大理之后,就将其中大部分土地分割出去,并迁移一部分西南夷来此安居,朝廷只取走洱海、滇池周围的一部分土地,安置汉人。

    灭国的功劳,只看着朝堂最上面的几个人,就知道有多丰厚了。自问有资格参与进来的朝臣,这两个月都在紧锣密鼓的为自己谋划一个能够博取功劳的位置。

    “汝霖,你想不想去?”韩冈问道,“参赞军务。”

    宗泽心中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宗泽当然立功于外,以报朝廷厚恩,但不是已经人满为患了吗?”

    韩冈微微眯起眼睛,“不愿意?”

    “不,与其让那些希图幸进之辈败坏国事,不如让下官去。运筹帷幄不好说,但参赞军务,拾遗补缺,下官自问比那等人要强上一筹,于国于军,都是好事。”

    韩冈沉默的看了宗泽片刻,哈哈笑了起来,“说得好,就该有这样的气概!”

    “不敢。”

    “不过那等人也不能全部拒之门外。不坏事,不抢人功劳,这样的人来也无害于事。”

    王中正就是最好的例子。

    尽管他很多时候都是混功劳的,可是王中正不贪功,不惹事,谨守本分,还能在天子面前帮着说好话,关键时候也能帮把手,这样的人过来分功,让人给的也乐意。

    这一回,王中正也有心在南征之事上分上一杯羹。不过并不是他想要再去西南,而是想要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