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拆的搭档,企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双胞胎兄弟防守挡拆的能力在上个赛季对阵爵士的系列赛就有了充分体现,德隆.威廉姆斯和卡洛斯.布泽尔上赛季就是死在他们两兄弟手下,现在交战场地来到了对他们更为有利的奥运会赛场,美国队的挡拆配合又为两人增加了两次盖帽数据。除此之外没什么卵用。
快船队上赛季夺冠后,有些声音一直在嘲讽双胞胎身体条件不是顶级,下身力量不足,远不如当年四大中锋时代以及马龙和莫宁等名人堂大前锋。
这些人最普遍的唱衰论调无非是:两兄弟的低位进攻难登大雅之堂。只会飘在外面投中距离和三分,放在九十年代连座次都排不上。现在的球迷说这两个人有统治力,盖因篮球发展至今中锋势弱,“山中无老虎”而已。
其实这种说法犯了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就是把攻防统治力等同于进攻端统治禁区的能力。谁说飘着打就没统治力?至于他们批评两兄弟下身力量不足等缺陷,却不知道就是这种V字的体型造就了十年来最好的一对内线防守组合。
加拿大队在纳什上场后,进攻端再次和美国队形成了僵持,两队比分胶着,在最后一节展开了一场对攻大战。
老k教练在第四节最后六分钟叫了一个暂停,他发现两兄弟的站位可以覆盖整个禁区加上罚球线附近的区域,也就是说基本上没什么盲点。但这世上不可能有完美无缺的东西,老K教练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这种阵型唯独无法兼顾的就是两个底角――加拿大的罩门在两个底角三分线上。
发现了弱点就好办了,如果篮球能传到两个底角得到空位投篮机会。他们就有机会破解加拿大队的防守,送加拿大队归西。
美国队这次暂停之后再次变阵,换上科比和詹姆斯,其实迈克尔.里德更适合老k教练的战术,但他总不能在决战阶段把科比和詹姆斯放在场下看着吧?
梦八队的教练就是这样无奈,哪怕老k教练名头足够响亮,他也必须按照规则来。选谁进入美国队,并不是由他这个教练来做主,而是大部分听从梦八队最大的赞助商耐克的意思。不管你的球技有多好,只要不是耐克旗下的签约球员。你就别想进入梦之队。即便进入了,也只能像迈克尔.里德一样打打酱油、魔兽名义上的首发真正身份却是蓝领,强如韦德也要打替补,因为科比、詹姆斯、安东尼、波什、保罗……这些核心力量是全耐克旗下的一员。而霍华德和韦德却是阿迪达斯旗下。
说起来,梦五梦六梦七的耻辱和这些体育巨头们的竞争不无关系,2000年――2006年,也就是悉尼奥运会之后,梦之队的赞助商变成了锐步,那么梦之队的核心自然要是锐步旗下的球星。
可问题是。那时候的巨星们,奥尼尔、邓肯、加内特、卡特、麦迪、科比等人都是耐克和阿迪的重要力量,如果进入梦之队就要给艾弗森打下手,阿迪和耐克自然不愿意这么干,只派出了几位年轻新秀敷衍了事。
所以,雅典奥运会艾弗森作为锐步头号球星,进入了梦之队并承担了队长和核心的地位。
但与此同时,奥尼尔、邓肯、加内特、卡特、麦迪、科比等人都拒绝为国效力。
接下来2002年世锦赛,拜伦.戴维斯也是锐步旗下的球星,奥尼尔、邓肯、加内特、卡特、麦迪、科比等人同样没有出战。
这段时期的梦之队星光是最淡的,一直到2006年以后这种情况才发生改变,梦之队2006年改为和耐克签下了赞助合同,然后梦之队的势力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锐步的球星那是别想再进来了,阿迪达斯的球星进来也要打下手。特别是2006年以后,从未参与过梦之队的科比主动请缨为国效力。为什么年轻时最需要曝光度的小飞侠总是给篮协吃闭门羹,此刻年近30名气已经到达顶点却要如此主动?其中缘由当然值得玩味,除了耐克在身后推波助澜,再没有第二个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杜克蓝魔的球衣赞助商一直都是耐克,而老K则是为数不多的拥有个人赞助合约的教练之一,其身后的赞助品牌自然是耐克。
所以可想而知,老k教练怎么能把耐克力捧的球星们按在板凳上。
美国队最后半节时间换上了全部主力阵容,当然了,基德被克里斯.保罗取代,老妖这届奥运会也就是打完上半场和下半场开头几分钟便算完成任务。
老K教练猜得没错,加拿大队的站位确实害怕底角三分。
但是问题来了,美国队比赛重新开始后,并没有把那该死的底角空位三分投进篮筐,只听见篮筐上“砰砰砰”的打铁声响个不停。底角三分这种东西,根本就是角色球员的专利,梦八队里的这些明星们不是在弧顶就是在两翼发起进攻,只有在这两个位置他们才能运球突破,才能发挥自己的威力,试问球星们有哪个是在底角发起突破的?
所以很自然的...科比.布莱恩特同学先投丢了一个;接着甜瓜在假狐狸的封盖下,险些来了一个三不沾;最后大猩猩很给面子,他真的投出一个三不沾,篮球过筐险些砸到熊猫哥哥脑袋上,五课松球馆满场都是中国球迷和加拿大球迷的笑声。
第四节4分40秒,比分83:79,美国队连续三次进攻不中,加拿大队立刻重新夺回领先。今天两支球队的投篮命中率都相当的高,这就导致了只要有哪一方连续打铁,比分就会立刻落后。
老k教练在场下恶心坏了,来回踱步显示了他内心的焦急,现在他多么希望有一个布鲁斯.鲍文给他用一用,三叔在这个位置命中率超过40%,能解燃眉之急。